据媒体报道:兴起于明宣德年间的掐丝珐琅,被缩小成手机壳上的时尚纹样;苗族姑娘的刺绣,绣在了年轻人的T恤、背包上;秦腔、昆曲、侗族大歌之妙音响彻南北……宝贵的文化遗产正通过互联网走到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的身边,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
【资料图】
据快手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平台每3秒就诞生一条与非遗文化相关的视频。以2018年为例,有252万用户发布非遗内容,超过六成生产者是90后。非遗文化通过网络媒介碎片化传播,不但契合了当下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也还原了非遗技艺中的精华和本真。
无论是馥郁芳香的绍兴黄酒、酥脆美味的驴肉火烧,还是味淡而鲜的金华火腿、脆嫩爽口的涪陵榨菜,又或是酸辣鲜爽的螺蛳粉、料重味醇的羊肉泡馍,这些极具地域特色和民俗风情的非遗美食一直都是大家习以为常的生活点滴,被一代代传承着。
螺蛳粉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李子柒制作螺蛳粉的视频背后,找材料、做测评往往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李子柒分享考察和制作过程时说,她去柳州吃了不下20家螺蛳粉店,也和当地的非遗老手艺人交流。有网友说,李子柒的视频“蕴藏着对生命与世界的思考,让我们离传统文化和传统生活越来越近”。
截至目前,抖音平台#我要笑出“国粹范”#话题下共发布了9.1万个视频,播放量达26.3亿次。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无数80后、90后、00后网友对非遗文化、东方美学的流连忘返。文化媒体评论说,这是国潮出道,年轻人爱上最美“中国风”……
我们知道,包括传统文化在内的“国潮”,就是中国的潮流、传统文化潮流。如今,随着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确立,国潮、国风正在变成年轻人的时尚文化新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国潮、国风作为追求表达自我情怀和时尚态度的新形式。
如今,很多年轻人已让中国文化、中国产品成了生活中的常态。比如,现在一些年轻人穿着唐装汉服上街交友、参加活动,没有人会感到惊奇了。而且,年轻人对于国货、国粹、国风等带“国字号”的热情,更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
再比如,故宫原本被看作是传统文化图腾的标志,但随着这几年故宫推出的一系列文创产品,故宫变得越来越年轻,已经成为国潮文化先锋……
年轻人喜欢的非遗文化、国潮、国风,在文创潮流趋势下,正在以时尚文化的形式走进当下年轻人的生活。这些非遗文化、国潮、国风,包含了无限丰富复杂的因子,这些因子有中国文化、有中国艺术、有中国美学、有中国精神、有中国智慧……非遗文化、传统文化,为国潮、国风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艺术的素材、题材、形象、形式、符号和理念,而最终成为“国潮”“国风”的文化来源、基础……
非遗、国潮、国风这些传统文化,为什么深受年轻人喜爱?因为,在追逐、热捧这种借以时尚、文创形式流行的传统文化中,体现出了年轻人的自我风格和生活态度,获取了一种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而且,在这种潮流、风尚中,融进了社会热点、时代价值精神,最终年轻人寻找到了一种“精神的契合”。
我们知道,我们有深远的历史渊源,有博大精深的文化资源,这应是非遗、国潮、国风这样的传统文化成为时尚的依据和基础。但是,今天我们与历史的、传统的文化,不容否认却是存在着精神上的割裂和心理上的距离。这就需要我们用一定的文化方式和精神样式,去弥合这种历史和文化的割裂,拉近我们与传统的距离。
非遗、国潮、国风这些传统文化,有的利用电视文化的形式,有的借助新媒体技术,有的经过文创开发,有的增加了时尚文化元素,它们带着时代的精神趣味、审美风尚和文化的温度,走向大众,走向年轻人。这也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理解和解读。传统、历史,不再是僵死的、呆板的,而是生动、鲜活的,富有创造性的,这使我们与“传统”更加亲近,成为我们回归历史回归传统的一种方式。(远 方)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