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资料图】
阳光明媚的下午,万里无云,提前退休的刘健鸣又推着年过九旬的高玉清,在成都一小区里晒阳。
不时,刘健鸣就低头帮老人擦擦汗、喂口水。
如此温馨的一幕,被坐在花坛边沿的一群老人见到了。
一位老人冲着高玉清羡慕地说:“老姐,你这闺女可真孝顺。”
高玉清抿嘴笑着说:“我可不是她亲娘,我就是个保姆,她亲娘在对面养老院呢。”
“什么?”老人露出了惊愕的表情。
刘健鸣和高玉清礼貌地笑了笑,没有再做解释。
那位老人看着她俩慢慢离开,与一旁的老姐妹们悄悄议论开来……
那么,为何刘健鸣要把亲妈送到养老院,却把保姆留在身边精心照料呢?这个保姆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吗?
命运多舛
1919年,高玉清生于一个农户家庭。
当时的土地大多都在地主乡绅的手中,农户多给这些人打工。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勉强混个温饱。
在那个一年到头为生计发愁的年月,很少有人会想到让孩子读书、识字,所想的不过是孩子大一点就下地干活,再大点想办法娶妻生子。
那个环境里,“重男轻女”的思想很盛,男孩可以干更多的活,结婚生子还能延续香火,而女孩则成了一些家里的“累赘”。
所以,高玉清从小就没得到多少父母的关爱,几岁大的时候鸡还没叫,高玉清就得起床砍柴、烧火、做饭,收拾完屋里屋外,就跟着家里人下地干活。
等哥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父母为了给大儿子娶媳妇,便把高玉清嫁给了隔壁村老李头的儿子,换来了两个南瓜和2块钱。
老李头儿子要比高玉清哥哥的年纪大,当时农村结婚普遍都早,老李头的儿子之所以一直没找到媳妇,倒不是人有问题,而是老李头的媳妇在村里出了名的刁蛮。
很多人不愿自家女儿嫁过去挨婆婆欺负,老李头的儿子这才一直没娶妻。高玉清的父母自然也了解这种情况,但想着把高玉清嫁过去能多要点东西,也就没顾那么多。
果然,高玉清一进门就遭遇着婆婆的刁难,家里活都归高玉清干不说,每天早上还得给婆婆洗脚按摩,一旦婆婆不顺心,高玉清就会挨一顿骂。
还好,老李头的儿子倒是个明白人,对高玉清也算疼爱。在他的斡旋下,高玉清的处境有了些许的好转。
后来,高玉清陆续生了两个儿子,在那之后,老李头的儿子更加维护高玉清,婆婆看着俩大孙子的面,偶尔也会给高玉清个笑脸。
那几年,高玉清算是过上了一段舒坦日子。
然而好景不长,老李头的儿子突发疾病,没钱治疗不久离开了人世。
高玉清受不了这种打击,在丈夫的灵堂前不吃不喝苦受三天。出于对丈夫的感情,她还发誓终身不再嫁人。
丧事办完,高玉清身体也垮了,大病了一场。病刚好,另一个沉重的打击又随之而至,两个儿子陆续又夭折了。
这一下,高玉清不仅要承受丧夫丧子之痛,还得天天忍受婆婆以“克夫克子”之类的恶毒话咒骂,没多久高玉清被赶出了家门。
原本,高玉清以为娘家会收留她,却没想门都没进去就被大嫂骂了出来,话语的难听程度比婆婆还要恶毒。
没有办法,高玉清只好开始了流浪生活,白天乞讨,晚上住破庙,一步步走到了四川新津县。
那时的高玉清根本不敢奢求未来,只想如何能吃饱饭一天天活下去。
到了新津县,与乞丐没什么两样的高玉清,几次碰壁才找到一份在饭店洗碗的工作。
也是从那一刻起,高玉清才对未来有了点滴的期待。
被要走的保姆
洗碗的工作虽说也能混个温饱,但高玉清知道不是长久之计。
前半生的颠沛流离、没着没落的生活,让高玉清极度渴望在生活中能寻得一丝踏实与安稳。
高玉清不怕苦也不怕累,只求苦与累能让她这个没文化又无依无靠的女人,在将来有能力独自对抗前路的波荡起伏。
于是,当高玉清听说保姆的工作能挣到更多的钱时,便暗自记在心中。
保姆的事,是饭店里的一位常客说的,那个人说保姆的工作不难,把人伺候好了就能挣钱,唯一不足就是会受些气,得能忍得住雇主家的脸色与白眼。
高玉清一听,觉得保姆的工作太适合她了,忍气吞声与伺候人,对她都不是什么难事。
想到这,高玉清便私下求这位常客帮她留意一下保姆的工作。
这位常客对高玉清的印象不错,便答应了下来。没过几天,还真给她找到了一家雇主。
这家的女主人刚生下孩子,急需一位保姆帮忙收拾屋、做做饭。女主人对高玉清经过一番面试,同意让她试一试。
就这样,高玉清开始了她的保姆生涯。
对于保姆的工作,高玉清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偶尔会受些气,但相对于之前她在老李家的生活以及那段流浪的岁月,如今的生活就是天堂。
时间兜兜转转,很快来到了1954年。
这一天,雇主家来了一位贵客,在交谈期间,高玉清几次端茶送水的行为引起了对方的关注。
对方得知高玉清是保姆,竟直接开口向雇主索要高玉清。雇主略一思索,便痛快地将高玉清让给了对方。
对此,高玉清倒没有什么意见,在她看来到哪家都是干一样的活,只要她能挣钱就行。
可当到了新雇主家,高玉清才发现她想简单了。
高玉清万万没想到,把她要走的那位贵客竟是新津县新任县长刘致台的夫人许曼云。
一位是县长,一位是县长夫人,那是高玉清长那么大都没见过的大官,一下子她就拘谨了起来,手足无措,话都不敢多说半句。
刘致台回来,得知许曼云的做法,摇头哭笑不得。
但刘致台心知自家的情况,他从小家境优渥,一直生活在部队,而妻子许曼云也是大家千金,他们俩人都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如今妻子又怀孕了,多一个保姆帮忙做做家务也好。
于是便同意把高玉清留了下来,还向高玉清说:以后家里您多费心,给您添麻烦了。
见县长如此客气,高玉清吓得连忙摆手说:不敢不敢,老爷您有事尽管吩咐即可。
这声“老爷”的称呼,让刘致台皱了皱眉头,但想到双方初次见面,沉默片刻便没有多说。
日益融洽的生活
一开始,高玉清一度认为待不了多久她就会被辞退。
为了保住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高玉清不敢有片刻的放松,有活勤奋干,没活找活干。
每到饭点,高玉清都会将饭菜扒拉到小碟里,蹲在厨房快速吃完,然后快速回到餐厅,恭敬地站在刘致台夫妇身后,等候吩咐。
而到这时,刘致台夫妇都觉得很不自在。
几天后,高玉清如往常一样将饭菜摆在桌上,转身便回到了厨房。刘致台与许曼云对视一眼,许曼云起身也去了厨房。
见许曼云进了厨房,高玉清吓得将吃饭的小碟扔在菜板上,慌乱地解释:太太,我错了,下一次我等你们吃完饭,我再吃。
原来,高玉清以为许曼云跟进厨房是要指责她,怪她不伺候主人吃饭,却没想到许曼云并非此意。
许曼云解释道:“玉清同志,你别误会。我想问你,为什么每次吃饭都来厨房吃,咱们一起在饭桌上吃不好吗?”
高玉清这才松了口气,说道:“谢太太的好意,我是您请的下人,怎么能上桌跟主人一块吃饭呢。”
许曼云听完,厌恶地说:“咱这不兴旧社会那套”,随后看出高玉清又开始紧张了,连忙拍着高玉清的肩膀,说道:
“我和你是同志,人人平等,没有什么主雇之分,以后吃饭就在一张桌子上吃。”
说罢,许曼云将高玉清拉到了饭桌上,刘致台见高玉清入座,也说道:这才对嘛,一家人坐一起吃饭才热闹嘛。
高玉清看出这口子是真心对她好,知道了自己是遇到好人、贵人了。
那顿饭吃得格外漫长,高玉清吃着吃着就控制不住地落下泪来。
刘致台夫妇问及原因,当听到高玉清所叙述的过往后,纷纷替高玉清感到不值,期间刘致台更是几次气愤地将筷子拍在桌上。
许曼云也是在那次对高玉清说:
“如果你不嫌弃,就把这里当你的家吧,你就是这个家的一份子,你比我大十几岁,往后我叫你高姐,你叫我曼云。”
对此,刘致台连声附和。
那顿饭后,只要高玉清不上桌,刘致台夫妇就不动筷。也是在那次饭后,头一次感受到归属感与亲情抚慰的高玉清,暗自发誓绝不辜负二人的恩情。
不久之后,许曼云的大儿子出生了,那时许曼云的头胎没有经验,过程里疼得死去活来的。
经历过生孩子的痛与苦的高玉清,陪在许曼云的身旁寸步不离,整条胳膊被掐得青一块紫一块,没有吭声更没有移开。
孩子生下来了,许曼云却没有奶水,看着孩子天天吃不饱,许曼云着急得觉也睡不着,高玉清也跟着起了一嘴的泡。
得知50里外的一个老中医有下奶的方子,高玉清二话没说立马步行前往。拿到方子,她又一刻不停歇地赶回家,顾不上脚底磨出来的水泡,赶紧弄给许曼云吃。
几天后,许曼云终于下了奶。
刘致台听说这件事后,感激地握住高玉清的双手,连声道谢。
这一下,反倒把高玉清弄得不好意思了。
高玉清看着刘致台夫妇,小声说道:“咱们不是家人嘛,一家人做这些是应该的。”
刘致台夫妇重重点头道:“对,咱们是一家人。”
风波又起
接下来的十几年许曼云陆续又生了5个孩子,这些孩子都是高玉清一手带大的。
那时,早已融入这个家庭的高玉清握着家里的财政大权,出于对高玉清的信任,刘致台夫妇留下各自必备的花销外,每月一发工资就交到高玉清的手上。
在刘家,高玉清就是名副其实的大管家。
许曼云刚生下老6不久,刘致台夫妇就被调到了外县,留高玉清一人在家带着6个孩子。
为了让老6吃饱,高玉清拿着碗挨家挨户去问,看看谁家刚生完孩子,可以分一些奶水。
实在要不到奶水的时候,高玉清就凌晨4点起床,抹黑到郊外的农场去买羊奶。就这样,一出生就没喝过几天母乳的老6,健康地长大了。
在高玉清的心中,这6个孩子就是她的亲生孩子,虽然她跟这6个孩子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她却能感受到一种不次于血缘关系的感情,紧紧地将他们绑在了一块。
这6个孩子,就是高玉清的命。6个孩子的父母,就是高玉清唯一的亲人。
高玉清希望他们这一家人能这样简单幸福地一直生活下去。
然而,天不如人愿,风波平地起。
1966年,一场大革命席卷了这一个家庭。刘致台夫妇被带走了,家里从此没了收入。
那些年,为了把家里的6个孩子拉扯大,高玉清每一天都在为如何让孩子吃饱而奔波。
她花掉了多年积攒的工资,卖了祖传的手镯,后来没办法,她带着孩子们去捡菜叶、挖野菜,最困难的时候,连树皮都啃。
期间,有人劝高玉清:离开这个家吧,你会被这些孩子拖死的,你也尽力了,你不欠他们家的。
看着眼巴巴瞅着她的六个孩子,高玉清坚定地说:“孩子们喊我一声高娘,我就是他们的娘。只要我还在一天,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护他们一天。”
那个“十年”慢慢挨过去了。
刘致台夫妇回到家,看着早已长大成人的孩子们,夫妇二人感激地跪地磕头:
“玉清,你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你的恩情我们一辈子都还不清。”
终于盼来一家团聚的高玉清,连忙扶起二人,涕泪涟涟地说:咱们是一家人啊。
一家逐渐恢复了正轨,刘致台夫妇也正式把高玉清的户口落到了他们家的户口本上。虽然与户主的关系上写的是“保姆”,但一家人都清楚,他们是一家人,高玉清是他们的“大家长”。
把亲娘送到养老院,把高娘接回家
随后的岁月,高玉清随着刘致台夫妇工作的调转,一同去了重庆。
那时,孩子们都已长大拥有各自的事业,有的从了政,有的经了商,还有的当上了老师。
孩子们都有了出息,操劳大半生的高玉清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可这口气刚松下没多久,高玉清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了。那段时间,她经常做完家务就独自躲在屋子里不出来,她发现自己干活越来越力不从心了,她觉得自己快要离开这个家了。
果然,一次意外,高玉清听到许曼云跟孩子们商量请保姆,她明白该来的还是来了。
高玉清默默回到了房间,看着墙上挂满的合照,眼泪直流。
她不舍这个家,但她知道自己是时候离开了,哭过之后,便开始收拾行李。
许曼云发现高玉清的这一行为后,愣住了,问她要干什么。
高玉清说:“我老了不中用了,你们嫌弃我也是正常。我走了,以后要是想到我,记得去看看我就好了。”
许曼云听完笑出了声。原来高玉清听错了,许曼云是跟孩子们商量要给高玉清请个保姆。
许曼云说:
“高姐你想什么呢?我们是要请一个保姆照顾你,你都一把年纪了,该让孩子们好好孝敬你了。你放心,他们谁敢嫌弃你,我打断他的腿。”
高玉清这才放下心来。
1998年,刘致台患病去世,在刘家干了44年保姆的高玉清也正式退休了。这一年,高玉清79岁。
2006年,高玉清突发中风,刘家的6个孩子得知消息,第一时间都赶去了医院,守在门口。
当时,情况紧急,医生拿着手术同意书要家属确认签字。
六个孩子全都冲上了跟前,最后刘家老二率先签上了自己的名字。6个孩子再三恳求医生:无论花多少钱,只要能治好他们的高娘就行。
手术进行的很顺利,住院期间,6个孩子推掉了各自手中的事,轮流照顾高玉清。无论何时,病房里都有两个人在。
那次出院不久,高玉清再次中风又引发了脑出血,虽然救回了命,但也落下了瘫痪。
面对高玉清今后的养老问题,许曼云决定她去养老院,将高玉清留在家:
“你们的高娘是咱们家的大恩人,她把大半辈子的心血都放在了我们家,所以不管如何,都不能委屈她。”
对于许曼云的决定,孩子们都十分同意。然而高玉清听后却想拒绝,却没能拗得过许曼云的坚持。
为了更好的照顾高娘,主动把高娘接到家的刘家老三刘健鸣提前办理了退休,清楚高玉清与刘家之间关系的丈夫,对于妻子的决定没有任何反对。
于是,在刘健鸣所住的小区里,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小区里那些了解内情的老人都很羡慕高玉清,多次对高玉清说:
“玉清啊,你可真是好福气,有这么多孩子孝顺你。”
而每次刘健鸣都会笑着回复道:
“我高娘,就是我们另一个妈妈。相比她为我们付出的,我们做的还不够……”
尾声
人间自有真情在,那些流淌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善良与重情的因子,一直在延续着。
在这个世界上,像高玉清与刘致台夫妇一家这样“投桃报李”的故事,始终没有断绝。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人与人之间的这份善良与真情永存,即便世界短暂步入了寒冬,人心也会感受到温暖,逐渐融化世界。
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知恩知图报,黄土变成金。
这样的真情,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卿心君悦,一位情感观察者,用文字温暖你,我。
上一篇:天天快资讯:中东欧轻型飞机制造商:看好中国通用航空领域发展前景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