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  正文

多方呼吁停止“价格战”:野蛮增长的热度过后,不会有赢家

来源:爱卡汽车网    时间:2023-03-24 19:27:59

一场突如其来的“价格战”,令国内车市陷入莫名的狂欢;背后既有消费者按耐不住的激动和持币观望的犹豫,又包含着车企无可奈何的跟进与前途未卜的担心。


【资料图】

关于事情的起因,想必无论是否关注汽车行业的人均有所耳闻,东风系车型在政企补贴的加持下,带来了令人难以拒绝的优惠力度,一跃成为国内车市的焦点。随着“降价”话题的持续发酵,国内其他品牌、其他区域针对终端优惠进一步加码。至少在“价格战”刚刚打响之初,包括消费者、4S店销售在内的人均对其报以乐观态度。

相较而言,汽车情报新媒体作为最早的“车市吹哨人”,早在3月13日便预料到了野蛮增长的热度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发展隐患。彼时,一则《关于抵制低价竞争 维护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在全网引发广泛关注,其中提到的限制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影响用户体验的前瞻,如今被一一验证。遗憾的是,在众多网友的评论中,几乎均在抨击这一看似“站在群众对立面”的言论;与之相反的,则是收获了许多业内人士的共鸣。

事实上,在“价格战”打响的过去半个多月时间中,汽车产业上下游均受到明显的影响,更为关键的是,一方面是部分车企夸大降价力度,诱导消费者进店看车,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的需求悬而未定,并没有令优惠扎实地转化为销量。就像是付出了真心却没收到回报,车企与消费者均成为其中的“受害者”。

就在汽车情报新媒体发出《倡议》后不久,3月17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关于《武汉市汽车降价事件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分析文章,其中提到“针对本地生产的汽车品牌补贴有失公允”、“消费者持币待购没有起到促销效果”,以及“造成汽车市场的分割和市场秩序的混乱”等说法,与我们的担忧不谋而合。

此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发布了《中汽协会呼吁:理性对待本轮汽车促销,市场应尽快回归正常秩序》的文章,其中提到“夸大降价宣传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等观点,正印证了此前汽车情报新媒体走访终端4S店所得到的结论。从各大品牌热火朝天地加入,再到业界权威的衷心呼吁,泼向“价格战”的这盆冷水,虽没有迟到,但来得也不算早。

也许有人会说:降价只是让车企“少挣一点”,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损害呢?正如长城汽车品牌公关总经理果铁夫在朋友圈的发文所言,“降价潮带来的反而是更浓重的观望情绪,叠加很多不确定因素,可能让中国汽车累计几十年的家底一夜清空”。这种焦虑不是空穴来风,若小品牌被淘汰、大品牌被削弱,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是巨大损失,对于消费者而言也毫无益处。

与此类似的是,面对千载难逢的促销机会,4S店汽车销售的推销话术,已由最初卖力地宣传降价政策,到如今营造危机感,强调“价格最低点”,现在入手就是最好的时机。负责任地说,当下的车价是否为“冰点”并不好说,但对于销量的渴望,以及降价对于订单达成的影响,却深深地体现在汽车销售的日常工作之中。

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一方面,是代表生产端的行业协会和代表流通端的汽车媒体纷纷进言,发自肺腑地分析“价格战”带来的长久内耗;另一方面,更是车企经营者与4S店终端所面临的发展迷茫、生存压力,打乱了正常的生产、销售节奏。这场没有赢家的“价格战”,应当越快结束越好。

车企应该如何平稳地结束“价格战”,又该如何面对未来的发展呢?3月21日,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在年度财报发布会上再度明确:“吉利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而在3月23日全新换代雷凌(参数|询价)上市发布会中,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文大力也表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线仍是理性有序,时代洪流更钟情于长期主义者”。

可见,及时叫停不利于自身及行业发展的降价乱象,以“价值战”取代“价格战”,坚持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无疑才是车企更加健康、长久的发展方向。

不可忽视的是,面对即将全面执行的国六B排放标准,部分即将面临“淘汰”准新车,身处不降不行的尴尬境地。为此,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出“适当延后实施国六B排放标准执行时间”的呼吁,既是为了减轻经销商的生存压力,也是为了保证一个清朗的市场竞争环境,目前来看同样值得参考。

结语:无论是自主、合资,还是豪华品牌,均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牵扯到千家万户的用车体验,更是许多人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当然,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大家追求物美价廉的产品无可厚非,但如果这种短暂获利的背后影响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根基,想必没有人愿意看到。希望心系中国车市的呼声能够有所回响,更希望国内车市回归理性的同时,车企与消费者也能真正实现“双赢”。

上一篇:

下一篇: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