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  正文

【动物界全系列】螯虾下目—拟螯虾科

来源:麟剑的人类史   时间:2023-07-12 10:14:40

螯虾下目—拟螯虾科

真核生物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甲壳亚门

多甲总纲

软甲纲

真软甲亚纲

真虾总目

十足目

腹胚亚目

螯虾下目

拟螯虾总科

拟螯虾科

拟螯虾科(学名:Parastacidae),十足目的一科。

1.四脊滑螯虾(红鳌螯虾)

四脊滑螯虾(学名:Cheraxquadricarinatus,意思为“红色的爪”)又名红鳌螯虾,原产于大洋洲,在霍华德、雷诺兹河和阿德莱德河与多数大洋洲北部的河川都有发现,比同样有名的克氏原螯虾(美国螯虾)体型更大、适应力更强。

(1)形态特征
①外形

四脊滑螯虾体表披一层光滑的坚硬外壳,体色呈淡青绿色。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稍大,背腹路扁平,头胸部与腹部均匀连接。四脊滑螯虾的头胸甲背面前部有4条脊突,居中两条比较长和粗,从额角向后伸延;另两条较短小,从眼后棘向后延伸。这4条脊突是该虾与同属其他滑螯虾区别的显著特征。

②附肢

四脊滑螯虾头部有触须3对,触须近头部粗大,尖端小而尖。在头部外缘的一对触须特别粗长般比体长长1/3;在一对长触须中间为两对短触须,长度约为体长的一半。栖息和正常爬行时6条触须均向前伸出,若受惊吓或受攻击时,两条长触须弯向尾部,以防尾部受攻击。胸部有步足5对,第1-3对步足末端呈钳状,第4-5对步足末端呈爪状。第1对步足特别发达而成为很大的螯虾,雄性的螯虾比雌性的更发达,并且雄性螯虾的前外缘有一鲜红的薄膜,十分显眼,故在原产地被称为Redclaw(红螯之意),中国引进时依此叫法,称其为红螯螯虾。但雌性则没有此红色薄膜,因而这成为雄雌区别的重要特征。

尾部有5片强大的尾扇,母虾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尾扇均常向内弯曲,把粘附在腹部的卵包在腹内,在母虾爬行或受敌时,以保护受精卵或稚虾免受损害。

(2)生活习性
①底栖

四脊滑螯虾营底栖生活,喜栖息于水草、树枝、石隙等隐蔽物中。该虾昼伏夜出,不喜强光,在正常条件下,白天多隐藏在水中较深处或隐蔽物中,很少活动。傍晚太阳下山后开始活动;多聚集在浅水边爬行觅食或寻偶。若受惊吓,迅速逃回深水中。该虾多营爬行,不喜游泳,觅食和活动时向前爬行,受惊或遇敌时迅速向后,弹跳躲避。

②趋水

四脊滑螯虾有很强的趋水流性,喜新水活水,逆水上溯,且喜集群生活。在养殖池中常成群聚集在进水口周围。下大雨天,该虾可逆向水流上岸边作短暂停留或逃逸,水中环境不适时也会爬上岸边栖息,因此养殖场地要有防逃的围栏设施。

③好斗

四脊滑螯虾生性好斗,在饲料不足或争栖息洞穴时,往往出现凌强欺弱、欺小怕大现象。

④适应性

四脊滑螯虾适应性强,对水温、pH值、溶解氧、盐度等都有较好的适应范围,现将这几种环境因子分述如下:

水温:生长适宜水温为24-30℃时,当温度低于20℃或高于32℃时,生长率下降,水温159以下时幼体成活率极低。饲养水域日温差不能过大,仔虾幼虾日温差不要超过3℃,成虾不要超过5℃,否则会造成重大损失。在珠江三角洲及华南沿岸地区,一般年景均能自然越冬,为防特别寒潮袭击,可将越冬成虾放在较深的养殖池中,并在养殖池西北角搭挡风墙或防寒棚。胚胎发育适宜水温为22-32℃,若保持28-30℃,孵化时间可大为缩短。

pH值:适宜pH值范围为6.5-9,但在繁殖孵化期要求pH值为7.0以上,酸性水质不利于螯虾的蜕壳、生长,而且会延长蜕壳或增加蜕壳死亡,影响其生长速度。

溶解氧:四脊滑螯虾离水后能行空气呼吸,在低温和潮湿的环境中,短时间内尚可存活,对溶解氧有较好的耐受力。当水中溶解氧低达1毫克/升时仍能照常呼吸。但在蜕壳、孵化、育苗期需氧量明显增加,为了保证养虾最大安全和健康,则需要保持水中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

总硬度螯虾由于生长蜕壳的需要,要求生活在总硬度为50-100亳克/升水中,这时螯虾蜕壳生长良好,这与鱼类的要求不同,有试验表明,当水质总硬度低于20毫克/升时,对螯虾的蜕壳生长明显不利。当总硬度提高到50毫克/升以上时,螯虾的生长状况明显好转,蜕壳较顺利,生长速度也快。

盐度:四脊滑螯虾虽然为淡水虾类,但对盐度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在淡水中不断增加盐分,幼虾在含盐量为3%、成虾在5‰的半咸淡水中也可驯化适应生活。用1%浓度的食盐水对幼虾、3%浓度的对成虾进行短时间体漫泡,杀灭体表寄生虫,螯虾都表现有较好的耐受性。

⑤食性

四脊滑螯虾是广食性动物,食性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稍有差异。刚孵出的幼体以其自身存留的卵黄为营养,之后不久便摄食轮虫等小型的浮游动物,随着个体不断增大,摄食较大的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植物碎屑,成虾兼食动植物,主食植物碎屑、动物尸体,也摄食水蚯蚓、摇蚊幼虫、小型甲壳类及一些水生昆虫。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幼体可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螺旋藻粉等,成虾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辅以动、植物碎屑。

⑥生长

四脊滑螯虾是通过蜕壳实现生长的,蜕壳后的新体壳于12-24小时后硬化。在水温25-30℃条件下,饲养6-8个月,体重可达60-150克。螯虾生长总的趋势是:从孵化后到体重20克这一阶段内,生长速率是加速度地增长;在达到50-100克的阶段,其生长速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超过这个阶段,生长速率便呈下降的趋势。因而形成一个倒U字形的生长曲线。

(3)繁殖习性

性成熟:四脊滑螯虾在天然环境中6-12个月龄达性成熟,已达性成熟的个体体重一般为30-100克。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一般6个月可达性成熟。同龄亲虾,一般是雄虾个体比雌虾稍大。同池塘饲养的螯虾群体,雌雄性比接近1:1。

交配:雌虾在产卵蜕壳后不久,即可与雄虾交配。交配时,雄虾用其螯抱住雌虾,将排出的精荚粘附于雌虾第三步足基部生殖孔之间的腹甲上。随后雌虾蜷曲身体形成一临时性的产卵室,交配后12-24小时,雌虾便从生殖孔排放卵子,精荚随即破裂,放出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卵以粘膜相连,呈葡萄状粘附于雌虾腹肢刚毛上行胚胎发育。

产卵:四脊滑螯虾属一年多次产卵类型。水温升至20℃以上时,亲虾便开始产卵,产卵季节在粤东地区可持续6个月之久,一年可产卵3-4次。产卵量随个体大小和性腺发育程度而异,一般每次产卵300-1000粒。个体较大的雌虾怀卵量多些。

胚胎发育:四脊滑螯虾受精卵粘附于雌体腹肢进行胚胎发育,5-8周后孵化出幼体。受精卵发育速度与水温高低有关,温度高孵化便快些。受精卵初始卵径达2毫米,随着胚胎发育进展,受精卵在不同发育时期颜色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从初产时的淡乳白色依次变为深褐色,出现黑色眼点,最后变为橘红色,此时幼体即将孵出。在32℃水温下,受精卵发育过程中的上述颜色出现时期依次为:淡乳白色1-5天;深褐色12-14天;眼点出现20-33天;橘红色28-35天;破膜而脱离母体35-40天。

幼体发育:刚孵出的四脊滑螯虾幼体体形构造与成体基本相同,平均体长约9.5亳米,仍继续攀附于雎虾腹肢上1-2周,在此期间幼体也会偶尔离开母体活动。刚孵出幼体依靠卵黄夔营养,直到孵化3周后完全独立生活为止。在适宜的条件下,50-60天后幼体经5-8次蜕壳,体重长至0.5-2克,便可放入池塘进行成虾养殖。

(4)分布范围

原产地:澳大利亚(北领地、昆士兰州)、巴布亚新几内亚(巴布亚新几内亚主岛群)。

引种:摩洛哥、南非、赞比亚、中国(湖北、台湾)、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英国、牙买加、墨西哥、波多黎各、美国(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西澳大利亚州)、新喀里多尼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萨摩亚、阿根廷、厄瓜多尔、巴拉圭、乌拉圭。

(5)主要价值

四脊滑螯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食比率高(腹部占总体重的42-47%),耐长途运输,可鲜活上市。另外,由于四脊滑螯虾人工繁殖设备简单,成本低,不需要难度较大的技术设备条件,育苗就可以获得成功,因而引起世界各国水产界的广泛兴趣。

(6)害处
①筑巢挖洞

红鳌螯虾与其他的淡水龙虾一样,喜欢挖洞筑巢(特别是在水道干涸时),因此会破坏堤坝,是当地政府的一大困扰。

②生态破坏

红鳌螯虾多年来被引进多个国家做为观赏用,但某些饲养者不当的放生,再加上红鳌螯虾产卵量惊人,与适应能力极好,使得红鳌螯虾成为强势物种,并不断压缩原生种的栖地空间,对生态的破坏十分严重。

③破坏水草、水稻

红鳌螯虾与克氏原螯虾相同会破坏水草与水稻,并且食用,常造成种植水草的业者与农民的困扰,尤其,是在非原产地国家更为严重。

2.破坏者螯虾

破坏者螯虾(Cheraxdestructor),又可称为天空蓝魔虾,原产于澳大利亚,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易危物种的螯虾。然而正确性是有些疑问,野生的破坏者螯虾族群依然还是很壮大,而且还扩张到水库和农田水坝中建立了新的栖息地。

(1)体型

有些破坏者螯虾的个体偶然地能长到30厘米(12英寸)的长度,但比较常见地个体大概都长到10至20厘米(4至8英寸)长。

(2)食物

破坏者螯虾属杂食性,主要是夜行性,在晚上主要是吃藻类和绿色植物 ,某些时候也会吃小鱼或捡拾动物的腐尸,是十分标准的机会主义者,人工养殖的话,可喂食虾粮。

(3)生活环境

人工饲养环境水温饲养水温为20℃~30℃,最佳水温24℃~26℃,繁殖水温26℃~28℃。破坏者螯虾能在1℃和35℃之间的水温方面幸存,当水温降低于16℃时,破坏者螯虾的新陈代谢会降低,成长会变得缓慢;比35℃高的温度将导致成长的停止还有容易导致虾蜕壳时失败死亡。最佳成长的理想的温度范围是在20℃和25℃之间,最佳水温是根据养虾者不断尝试得出的结论,最佳水温有助于虾的蜕皮和生长。

水质在pH值6.5~9的环境中都能正常生存,但最好是在偏堿性水体中养殖,因为酸性水质不利于虾的蜕壳生长。水质过酸,不利于蜕壳,还会促使形成软壳,给虾的正常生活带来危害,所以pH值应控制在7.2~8之间。水的硬度控制在17~25之间最佳,硬度过低易使虾壳变软,硬度过高容易造成虾壳过硬导致蜕皮失败。

破坏者螯虾能容忍的生存范围研究已经显示,它们能在海水里幸存大约48个小时,成长经常在盐分超过8ppt方面停止 ,等于大约1/4 的海水的,并且当盐分水准增加时,死亡率将发生。水的含氧量也很重要,当含氧量减少一半时,成长也会变得缓慢因此,当缸内盐分水准比8ppt低时,含氧量充足的水时,是活动和最佳的成长环境。

通常野采的破坏者螯虾个体均都在泥泞或著是淤泥充塞的底部上发现,很少在清澈的水栖息地内发现,因此适度混浊的水也利于饲养。一般野外泥泞的水在生存上给破坏者螯虾一个更好得躲藏和保护,往往可以混淆一些大型鱼类鸟类得视线免于被攻击的危险。所以在人工饲养上面底材选择除了大矶砂、珊瑚砂、火山岩细砂可以适当得加入一些黑土。

(4)经济价值

破坏者螯虾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水产养殖甲壳动物品种,由于此虾的取肉率高达25%-30%,因此澳大利亚政府将此虾转型为重点推广繁殖观赏食用的物种之一。全澳大利亚境内大约有120个分布于南澳大利亚、昆士兰、维多利亚、新南威尔士等大大小小的破坏者螯虾繁殖场,1995-1996年期间年产量25公顿。而且在南澳大利亚还出现了非法的捕捞,在一天内捕捞了超过200只以上的破坏者螯虾,所有有抱卵的母虾必须回到水里才行。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欧洲造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23   联系邮箱: 58 55 97 3@qq.com